时间:2023-06-01 03:28:40 | 浏览:12
“硗碛”来自于嘉绒藏语“夷基”的译音,意思为“很高的地方”。坐落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海拔4124米的夹金雪山下,硗碛既是一个完整保留了嘉绒藏族历史传统的藏乡,同时又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核心区。
2021年7月,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硗碛超过95%的面积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为名副其实的“熊猫村”。
在长久与大熊猫为邻的岁月中,硗碛在发生改变。保护自然生态的理念逐渐渗透到村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当中。而随着“大熊猫热”,嘉绒藏族的传统文化也因更多人关注得到保护与传承。
从“靠山吃山”到“懂山护山”
在硗碛藏族乡夹金山村,一家藏式传统民居经常传来欢声笑语,这里便是38岁的村民能卡曼和丈夫阿泰经营的藏家乐。
▲ 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夹金山村传统藏式民居(摄影:虞向军)
“民宿开设之初,村里很多人不理解,我们这个地方天远地远,怎么可能有人来耍?”能卡曼说。然而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到此寻踪大熊猫。
每年寒暑假,来自城市的亲子团便会来到这里。他们在能卡曼夫妇的带领下深入山中,了解大熊猫以及各种动植物知识和野外生存技巧。能卡曼便是他们的自然教育向导员。
“我带着他们寻找大熊猫的粪便、足迹,认识山川、草木、河流,了解这座美丽的大山。”能卡曼说。“我爱这里所有的生灵,也希望更多人爱上它们。”她说。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如今像能卡曼一样开办农家乐的村民越来越多。据硗碛藏族乡人民政府副乡长王丹介绍,依托于村内优良的生态资源,当地成为特色景区,具有嘉绒藏族风情的藏家乐达到了170余家。然而,就在几年前,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只能依靠畜牧业和养殖业。
▲ 卡曼在向客人介绍用牦牛毛编织出的带有大熊猫图案的编织包(摄影:虞向军)
对于过着半农半牧生活的嘉绒藏族而言,牦牛是财富的象征。在夹金山山麓,曾经三万多头牦牛散养在其中。然而,随着牦牛数量激增,草场载蓄量饱和,村民们发现自家的牛开始吃不饱了。
“村民们渐渐意识到绿水青山都是大自然的馈赠,‘靠山吃山’不持久,只有爱山、护山才能走出可持续发展道路。”硗碛藏族乡书记杨浩告诉记者。
同时,随着大熊猫的不断出现,村民开始转变发展思路——控制牦牛养殖量,为大熊猫腾出更多生态空间。杨浩介绍说,近年来,村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硗碛把保护大熊猫写进了村规民约,累计减少上万头牦牛养殖。
如今,作为大熊猫出没最多的地方之一,硗碛藏族乡获得了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由此进入大熊猫的世界。硗碛藏族乡人民政府带领村民们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地方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并试水牦牛产品精深加工,拓宽收入渠道。旅游业与畜牧业齐头并进的方式正带领村民们走上绿色发展致富之路。
熊猫为藏族编织注入新的生命力
剪牦牛毛、捻线、错线、排线成布,剪裁成品,经过复杂的工序,一根根细软的牦牛毛在能卡曼手下最终变成一个个带有可爱大熊猫图案的编织包。
▲ “花腰带编织技艺”非遗传承人卡曼(摄影:虞向军)
在能卡曼的多重身份中,“花腰带编织技艺”非遗传承人是其中之一。嘉绒藏族编织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鲜明地域特色,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一根根细软的牦牛毛在嘉绒藏族妇女们手中反复的搓捻,依托纺织器具中的缠绕编织,最终成为一匹匹布。
近现代以来,由于口传心记的传承方法过于单一,掌握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加上现代文明的冲击,嘉绒藏族编织与刺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与传承考验。面对传统技艺的消逝,能卡曼内心充满焦急。
大熊猫IP的超高人气让能卡曼看到了转机。2016年,能卡曼成立手作工作室,召集了村里十几个妇女加入。这些妇女在家务之余,一同探索技艺的改进与创新。她们将“熊猫”元素巧妙的融入背包、披肩、围巾、挂件等编织品中,这些纯手工产品在网络平台上大受青睐。
“把传统织品变成一个商品,一个有价值的东西,才会有更多的人接受它,在这个过程中,嘉绒编织技艺自然而然得到传承。”能卡曼说。
一根根牦牛毛捻出了村里妇女们的别样人生。“随着收入的增加,村里姐妹们的生活和观念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对传统藏族文化有了更多自信,对于通过自己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也更有信心。”能卡曼说。
用镜头记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春天生机盎然的花海、夏天的葱葱郁郁、秋天漫山烈焰般的红叶、冬天壮美的雪山草甸...... 这些是能卡曼的镜头下夹金山的四季模样。
2014年,“乡村之眼”公益项目寻找乡村女性学员,提供免费的摄影培训。曾读过两年高中的能卡曼被选中。她第一次拿起了相机,开始通过镜头记录美丽的家乡。能卡曼成为当地第一个拍摄记录片的人。
▲ 为给作品更多的展示空间,卡曼家正在将房子进行扩建(摄影:虞向军)
她拍摄的作品《色达麦隆》呈现雪山草甸的壮美风光,记录了硗碛剪牦牛毛的盛大节庆。这部具有乡土风情的纪录片奔赴全国乃至世界参加影展,为更多人认识硗碛藏族乡和雪山下的“熊猫村”打开一扇窗。
“山里和城里我都待过,之前我也曾经向往过城市生活,这些年下来,我才发现,是各有各的好。”能卡曼说。“这里的山水养育了我们,我对家乡的热爱始终不变。”十年间,能卡曼拍的素材占满了4T的七个硬盘,真实地见证了当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如今,在能卡曼藏家乐的一旁,一栋崭新的小楼正在建设中。建成后这里将作为民俗传习馆和乡村影像馆,进一步推动当地自然教育、传统工艺研学等发展。未来,能卡曼搜集的所有关于家乡的影像都会在这里展出,更多的人将从中读懂硗碛藏族乡与自然共生,和熊猫为邻背后的故事。
记者:夏媛媛
- END -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近日,大熊猫“丫丫”已回到北京动物园大熊猫馆,并得到了园方有针对性地饲养护理、医疗保障及营养健康照料。据悉,“丫丫”回来后,北京动物园现共有11只熊猫。天眼查App显示,北京动物园管理处为国营事业单位,开办资金为40
最近,一组照片在网上火了微博话题#熊猫难道不害怕吗#引发网友热烈讨论据博主@吃不胖的小5为了将参与野化的熊猫记忆里“去人类化”工作人员穿上熊猫套装和熊猫进行亲密接触照料他们的日常但是画风是这样的(请大家先做个心理准备)前 方 高 能崽你等下
来源:科学辟谣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动物,或者说这种憨态可掬的动物的野生群落只存在于我国,国人也都非常喜爱这种动物,因此它也是“国宝”动物,也是最有“中国特色”的动物了。我国对大熊猫的关爱与保护可谓是无微不至,截止到2021年10月份,我国的大熊猫(野生和豢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微信公众号于今天(5月30日)发布“关于不文明行为情况的通报”。通报称,2023年5月29日,吕某某(男,30岁)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熊猫基地)参观时,向大熊猫1号别墅室外活动场内一大熊猫泼矿泉水。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何慧婷“2011年买的一套熊猫金币,价格已经翻倍了。”近来,不少投资者抄底黄金。除了常规的金条和金饰之外,金币也受到不少投资者和收藏爱好者的青睐,比如前阵子刚发售的2023版熊猫币,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关注购买。熊猫兄妹
2023年版熊猫金银纪念币今天也发布了发行公告关于2022年10月26日发行,2023年版熊猫金银纪念币,一套14枚,其中金币9枚,铂金币2枚,银币3枚。2023年版熊猫金银纪念币14个版别发行量分别是:30克普制金币,发行量1000000
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以国宝为币面图案的熊猫币已成为中国贵金属纪念币的标志性和支柱型产品。熊猫金币自1982年发行以来已有40年的历史,其以选题独特、设计新颖、工艺精湛、成色标准、规格齐全、自成系列、兼具投资性与纪念性双重属性等特点屡获大奖,同
金秋送爽,国庆将至,喜悦的气氛日渐浓郁。看!我们的“熊猫银币彩蛋”已经换上了国潮盛装,带着一颗“中国心”隆重登场。还有广受大家喜爱的中国熊猫金币发行40周年异形纪念章也换上“银装”闪亮回归!2022版熊猫银币彩蛋(国潮版)和中国熊猫金币发行
熊猫,其黑白相间的毛色和憨态可掬的外表使其深受全世界人们的喜爱!说到熊猫,那绝对是纪念币收藏界的“大咖”级明星!2022版熊猫银币2022版熊猫银币共发行3个规格,之前预定了30克普制熊猫币,还有150克银币和1公斤银币,是精制币,发行量少
前言熊猫纪念币是每年都会发行的,一般分为金银两种材质,所以也被大家称为熊猫金银币,熊猫纪念币其实也是属于我国的一种贵金属投资币,毕竟是金银材质的,并且熊猫银币也是国际六大投资银币之一,价值虽然不高,但是相对来说是比较保值的,因此也有很多朋友
猫眼按:前一阵子熊猫金币广告登上了央视频道,猫眼在朋友圈看到收集不同领域的泉友都纷纷转发,表达兴奋之情。虽然猫眼不收熊猫币,也很是为熊猫币这种市场推广感到高兴——让钱币收藏有更好的群众基础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好事。当时猫眼就想写点什么,但怕自己
熊猫币经历了38年不断发展,承载了一代又一代金币人的智慧、奋斗、艰辛与汗水,同时也在螺旋式的发展中不断创造出新业绩,为我国贵金属市场奉献出丰富多彩的发展空间。那么在这段发展历程中,又有哪些具有影响意义的重大事件和“不一样”的熊猫币呢?熊猫币
熊猫银币是一种以我国国宝熊猫为主题的我国法定货币,熊猫银币于1983年开始发行,熊猫银币以精湛的制作工艺闻名世界,并被列入世界六大投资银币之一。2017年熊猫银币细节赏析2017年熊猫银币分为3个版本,分别为:30克版、150克版和1公斤版
1990年1oz普制熊猫银币(上币年号粗体版)。就目前所知,普制银猫大版别的区分始于1990年,因沈币之“1990”和上币之“1990”大相径庭。经深入研究,知上币版90年1oz普制银猫也有年号细体版和粗体版之区分,年号细体版极少。近年来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