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3:12:01 | 浏览: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资料图片
滩涂上的弹涂鱼。李东明摄
金丝猴在神农架国家公园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活动。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在南山国家公园(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境内)拍摄的戴胜鸟。新华社发
在江苏省东台市条子泥湿地活动的麋鹿。李东明摄
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很多人关心:大熊猫保护力度也会降级吗?对此,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大熊猫受威胁程度下降,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对大熊猫保护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大熊猫保护成绩的认可,大熊猫保护级别不会降低,保护力度不会减弱,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濒危物种保护的旗舰种和伞护种”。中国人对大熊猫的爱护永远只会升级!
大熊猫,这一胖乎乎毛茸茸、似乎只能卖萌的动物,为何如此受人喜爱,并能登上“国宝”宝座呢?
数量并不是最少
大熊猫是数量最少的吗?斑鳖在世界仅剩几只;华南虎,中国特有的虎亚种,仅分布在中国境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未见身影;亚洲象近300头;而目前野生大熊猫有1864只,圈养大熊猫633只,数量不是最少的。
是最美丽的吗?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树叶。每个人因为喜好、文化、宗教信仰不同,对美的定义各不相同。有的喜欢开屏的孔雀,有的喜欢威武的狮子,也有人喜欢眼镜蛇,甚至有人喜欢剧毒的蜘蛛。没有一个标准评价大熊猫是最美丽的。
是最有利用价值的吗?大熊猫除了卖萌以外,没有利用价值。其熊胆和骨头没有药用价值,熊掌和肉没有食用价值,毛皮不能做衣服。
具有国宝要素
国宝即国家的宝物,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国宝,他们大都作为无价之宝,成为国家的骄傲和象征。
要成为国宝,除了经济价值外,大致应该具有以下一个或几个特征:一是本国独有或大部分拥有;二是能体现本国文化特征;三是能代表本国形象;四是与本国发展息息相关。
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能代表中国形象的事物众多。而大熊猫则与众不同,其憨态可掬的模样与温顺的性格以及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中国人的心,并以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界限的优势,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根据科学家对大熊猫化石的研究,大熊猫在历史上活动范围包括整个中国甚至国境线外,北至北京周口店,南至如今的越南和缅甸,目前仅分布于四川省、陕西省和甘肃省的山区。大熊猫广阔的史前活动范围让它拥有了超越地方性特色动物的身份,具有成为国宝的条件。
体现中国文化
大熊猫不是中国历史、神话、文学关注的对象,甚至与人类的关系也很遥远,缺乏食用和经济价值,也不是某一种文化或信仰的象征和图腾,但其生活习性蕴含的意义却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大熊猫不光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优雅的内八字行走方式,也有锋利的牙齿,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爪子和獠牙依旧锋利等特点,其身体强壮力气很大,咬合力很强,奔跑和爬树速度堪称一流,成年以后没有天敌,可以说如果想要独霸天下,几乎没有困难。而且从消化系统来看,大熊猫的消化道、消化酶和肠道微生物保持了食肉动物的特性。但从佛家来看,大熊猫放弃了食肉,选择了吃素,正好与佛家倡导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暗合。
自古以来一些有大熊猫的地方把熊猫尊为“山神”。过去猎人上山打猎,只要遇到大熊猫,认为是山神在发出警告,必须马上返回。否则,最好的结果是一无所获、徒劳无功,最坏的结果会丧命,这给大熊猫披上了神秘色彩。
从道家来看,大熊猫外形上黑色和白色所占面积几乎完全一样,两者界线分明,既对立又统一,没有一个颜色走向极端,天生巧合地体现了阴阳学说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内涵。大熊猫放弃食肉,不欺负其他弱小动物,选择竹子作为食物,正契合了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儒家来看,大熊猫不主动攻击其他弱小动物,与诸多物种和谐相处,不争不抢,颇有大家风范,正好符合儒家讲究的“低调,含蓄、内敛”。同时,成年的大熊猫自身强大,但在野外没有天敌,象征着带来和平。
大熊猫选择的食物——竹子,更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历代文人所喜爱的植物,“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大熊猫也被冠上高雅之士的隐喻。
代言国家形象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到1869年大熊猫被西方发现后,大熊猫隐居深山的生活就被打破,一只只熊猫命丧枪下。随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大熊猫的命运也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大熊猫与近代中国发展共命运。
大熊猫的体形庞大,自身强大又不欺负其他弱小动物,代表了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也是我国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
大熊猫“既政治化又去政治化”的两面性,越来越在“熊猫外交”中展现出来——中国政府开始将大熊猫作为国礼与外国政府交流,这一体现友好的举动象征着曾一度封闭的中国开始打开国门,向外界伸出橄榄枝。
“熊猫外交”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这些活生生的动物以其可爱无害的外表消弭了政治算计的冷酷。作为中国国家的象征,大熊猫在国内和国外都让中国的形象变得更柔软、更有亲和力。也正因为如此,大熊猫的“国宝之路”与现代中国国家建设的进程紧密相连,它的内涵也因此远远超越了其生物学意义。作为一种动物和一种形象,大熊猫在连接自然和国家、科学与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外表、悠久的生物学历史、稀少的数量、强壮的身体、不争的秉性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耦合等特性,与现代中国的形象和倡导理念相符,当之无愧地被称之为中国的国宝。
(王伦 作者系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专家)
来源:科学辟谣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微信公众号于今天(5月30日)发布“关于不文明行为情况的通报”。通报称,2023年5月29日,吕某某(男,30岁)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熊猫基地)参观时,向大熊猫1号别墅室外活动场内一大熊猫泼矿泉水。
被网友戏言靠卖萌为生的大熊猫,为什么没有成为老虎、狮子等大型食肉动物的食物呢?熊猫的战斗力我们都知道,别看熊猫怂,人家祖上是实打实的食肉动物,过去曾经也像老虎、豹子一样凶狠的很,而且大熊猫至今还保留着这些特征。比如:大熊猫在吃竹子的时候,看
来源:人民网微博 重播
2021年7月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介绍,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其中有部分是来自大熊猫野化训练后放归野外,但更多的是保护力度空前加大,大熊猫生
摄影:张志和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苟春近些年,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赢得无数人喜爱,看熊猫成了来四川必不可少的一项行程。而大熊猫为何总爱在四川“住”呢?记者搜索发现,现生大熊猫分布的秦岭山系、岷山山系、邛崃山系、大相岭山系、小相岭山系、凉山山系等六大
我国是全球生物种群较大的国家之一,其中生物种类非常多,例如:金丝猴,大熊猫等生物种群,在世界都是特有生物了。而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频繁出现稀缺生物种群,让不少人看到了生态系统真的是变好了,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曾经我们要看到一次稀缺生物是
大熊猫对我们来说不陌生了,是我们“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国宝,不过7月以来,大家对大熊猫的一个“降级”事件引发了热议,甚至很多人都在担心,大熊猫已经失去“地位”,会不会连国宝“地位”都保护住了,会不会存在这个问题呢?确实这么可爱的大熊猫,如
同样是熊猫租借日本,,为什么唯独香香是顶流?人气比首相还高,备受日本民众追捧?2017年6月12号,熊猫香香出生,呱呱坠地的它全身粉嘟嘟,小小一只躺在毛毯上,一个月后身上的毛发变得黑白分明,体重三斤多,如今五年过去,曾经能双手捧起的小疙瘩,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近日,大熊猫“丫丫”已回到北京动物园大熊猫馆,并得到了园方有针对性地饲养护理、医疗保障及营养健康照料。据悉,“丫丫”回来后,北京动物园现共有11只熊猫。天眼查App显示,北京动物园管理处为国营事业单位,开办资金为40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动物,或者说这种憨态可掬的动物的野生群落只存在于我国,国人也都非常喜爱这种动物,因此它也是“国宝”动物,也是最有“中国特色”的动物了。我国对大熊猫的关爱与保护可谓是无微不至,截止到2021年10月份,我国的大熊猫(野生和豢
来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2023年5月29日,吕某某(男,30岁)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熊猫基地)参观时,向大熊猫1号别墅室外活动场内一大熊猫泼矿泉水。2023年以来,熊猫基地多次发布包括向大熊猫泼水等不文明行为通报,倡
看看国宝熊猫在国外的衣食住行你就知道歪果仁有多爱熊猫了。先来看看荷兰,当年为了争取到熊猫的租养权,荷兰整整经历三任首相,努力了十六年,堪比申奥!终于在2015年,荷兰国王访华时,获得中国方面的同意,租借两只大熊猫给荷兰15年。把荷兰全国那高
据猛犸新闻5月11日报道,近日,重庆的一只大熊猫在与同伴玩耍时突然被对方拍了一巴掌,当场直接懵了,引得观看的游客爆笑。大熊猫被同伴扇巴掌视频中,被扇巴掌后,两只熊都懵了,在原地一动不动。视频截图视频中的这一幕给网友们带来了欢乐。有网友因此调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主要生活在我国四川,甘肃,陕西等山区,野外大熊猫的整体数量并不是很多,截止2021年1月,中国大熊猫野生种群为1864只。当然大熊猫还属于保护生物种群,所以才增加到这么多,以前数量更少,如果没有加大保护的话,熊猫甚至可能